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,將進一步打通傳統文化生産和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,進一步形成高效暢通、安全有效、供需適配的文化供給體系。在建設過程中,一方面要注意因地制宜,考慮地方實際情況,避免重複建設;另一方面要注重數據要素的安全性,增強文化資源在消費過程中全流程的可溯源性。
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《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》指出,到“十四五”時期末,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,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、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。到2035年,建成物理分布、邏輯關聯、快速鏈接、高效搜索、全面共享、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。這些重要表述,爲我國文化數字化的良性發展指明了方向。文化數字化是我國2035年實現建成文化強國目標的重要抓手,也是我國文化治理模式創新的重要舉措。
当前,全球经济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,基于互联网等其他新兴技术所产生的数字经济,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。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、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,其发展速度之快、辐射范围之广、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,正推动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,相继出台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》《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》《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》等重要政策,多角度全方位引导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。与此同时,数字消费和场景应用需求也不断增加,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的交融日益加深。文化数字化,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。不难发现,传统的文化産業与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的交相呼应,推动了二者的蓬勃发展,并且在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,呈现出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。
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我國文化新業態營業收入占比和增速均不斷提高。今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,文化新業態企業營收增速比傳統的文化企業略高。可見,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,將進一步打通傳統文化生産和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,進一步形成高效暢通、安全有效、供需適配的文化供給體系。對此,須多方參與,穩妥施策。
一方面,在建设过程中,要注意因地制宜,考虑地方实际情况,避免重复建设。应全面调动传统文化企业、各类型文化機構转型升级的积极性,积极培育数字文化领军企业,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。在文化企业和機構转型升级过程中,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,将文化资源通过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转化为文化资产,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为全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文化创意动力,为各行业进行文化赋能。
另一方面,要注重數據要素的安全性,增強文化資源在消費過程中全流程的可溯源性。應在數據采集加工、交易分發、傳輸存儲及數據治理等環節,制定文化數據安全標准,強化中華文化數據庫數據入庫標准,構建完善的文化數據安全監管體系,完善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字內容的産權保護措施。應加快文化數字化建設標准研究制定,健全文化資源數據分享動力機制,研究制定扶持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産業政策,落實和完善財政支持政策,在文化數字化建設領域布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、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科技創新基地,支持符合科創屬性的數字化文化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融資,推進文化數字化相關學科專業建設,用好産教融合平台。
(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)